廣欽老和尚開示錄(六、出家行3)

 










六之四、出家行ㄧㄧ度人



起施主善


🙏人家看得起我們,才供養我們。(我們要有感激之心,好好修行。)


🙏像我們穿得不好(染色衣),肯捨身去為常住工作,外面的人看到了,也會感覺:這些出家人很感心。自然就想供養我們。無形中讓他們種福田,度了他們,這也是弘法利生。


🙏出家修行要吃苦,不要著我相,打扮得漂漂亮亮,身穿的是染色衣,我們穿得乾淨整齊,也不輸人家。若出家人太享受,則在家人不會想供養;若出家人肯吃苦,在家人就會有感覺,想供養我們。生活只要過得去,吃得飽、穿得暖就好了。


🙏腳踏施主地,頭頂施主天,身穿施主衣,口吃施主飯,睡施主屋,就算一天當中做有一百元之功德,扣掉起心動念、身口意三業不清淨三O元,吃三O元,住二O元,身衣五O元。所修所做還不夠抵呢!哪來的功德?信施難消。


🙏我們團體能莊嚴,私底下也莊嚴自己,無論在哪裡都莊嚴。如課誦時,外來人看到大家都很莊嚴,自然對佛教有信心,不認為佛教是消極的。



與信徒應接


🙏菩薩要度眾生,要先廣結人緣。現在師父在,來拜拜人多,我們當和人結善緣。看到信徒要招呼,但不要攀援,不要貢高我慢——我是出家人,你們是在家人。要知道我吃、住、穿生活的一切費用,皆是施主供養。












🙏別人和他結惡緣,我們不受人家影響,不和他結惡緣。要有分辨是非能力,且要有主,我們要廣結善緣(未成佛先結人緣)。


🙏信徒來,善言招待,請他們拜佛、吃飯、走走看看,這是結善緣,也是修行。第一要點,不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擺出來,這也修不到行;他們也是在修,出家人要行菩薩道,不要修壞行,要修好行。如有不良分子來,不理就是,不要數說別人、罵別人,修行要修到有智慧,碰到什麼事就會,說話也知道怎麼說才圓融,自己站穩了,別人歡喜接受,也不造業。


🙏信徒拿東西來佈施,是來求福的,即使是摘一根草,我們也都要歡喜心接受。若拿好東西來,我們為了這些東西起貪念,則不能悟道。若拿壞的東西來,我們把壞的煮成好吃的,則福慧雙修;若未能適當處理,反而說人家拿這些壞東西來,自己起煩惱又造口業。


🙏就是家人來寺裡用餐,也要他們添油香,讓他們有正確觀念。


🙏要憐憫一切眾生,想到他們也跟我們自己一樣,他們也是來修,來種善根的,要發菩提心,慈悲心即是。


🙏人家在說話,不要搶著說,等人家說完再說,這是禮貌。


🙏與信徒應接,佛法才說,如要向你說俗氣話,就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有時間,你去拜佛,到處走走。遇有不善者,不理就是,銅錢沒兩個不響。


🙏和社會人只是應酬、應酬,心裡也是要有主,要有佛法,不要和社會談論俗事,要拿佛法來比喻。


🙏說些笑話(幽默)融以佛法,這樣比較沒有煩惱。


🙏修道人不談佛理,而談俗事,這非出家人本份,以在家的俗事拿來出家用,俗氣未斷,怎能談到修行?



菩薩事業












🙏每一法師,度眾生有其法門,不可隨便譭謗批評,因而影響別人對佛法的信心,這是有因果的。


🙏為要度眾生,則恒順眾生,像哄小孩一樣,很多是為給眾生種福田,師父不需要。眾生見師父生歡喜心,但師父自己也不知道。


🙏事事都要明理,隨順人家,才能指導人,否則自己都不明理,怎麼指導人?現在出家人要以佛法、法理來指導、教化別人,否則就成俗化事,不能隨順人家,就成無肚量。


🙏弘法利生,不是口頭上說的,只要修持得好,自然人家看到你就會起歡喜心、恭敬心的。(像師父他老人家也不下山,可是仰慕他的人有多少?皈依的更不計其數。)


🙏弘法利生,就是要犧牲自己。


🙏要做一位菩薩,不可自己好就好,別人管他去死。應要別人重要,自己沒關係,要利益他人,若利益自己,無明煩惱就會一大堆。


🙏出家人慈悲為本,方便為用,大悲是體,一切都要從慈悲中出來。


🙏“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國”喻為大眾。治家再治國,此意即先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