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開示錄(六、出家行1)
















六之一、出家行ㄧㄧ出家所為何事



🙏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不要給別人捉著團團轉,自己要有主,該聽的聽,不必要的不用多聽,打哈哈就好了。


🙏要常常看穿的這件衣服,摸摸這個光頭,提醒自己的身份——僧。否則有時忘記了,雖然此身自己不覺得,而心常跑出去,不是出家心。


🙏早上醒來先摸摸頭,為什麼要出家——了脫生死,不受輪回。(提起道心)


🙏有德行最要緊。大家做什麼?就是在修這個行,修本來面目。要看師父種種自然而現,而生覺悟,聽後要去體會,不是聽過就算了。


🙏你們這些年輕人出家很感心,可是這個身出家了,頭也要出家。我們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樣,要知道怎樣才能了生死,我們要追求的,我們的目標是了生死。





六之二、出家行ㄧㄧ出家的出路











受戒前後


🙏對佛法未臻瞭解即受戒,容易造成貢高我慢。


🙏懵懵懂懂地出家,懵懵懂懂地受戒,受戒是去求懺悔,不是帶業去又帶業回來。在戒場儘量少說話,少和人家攀緣,有時間多禮佛、念佛。


🙏戒場求戒的人多,來自十方,我們不是去和人家比穿得好、住得好、吃得好。


🙏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簡單,不要和人家計較睡大位、吃好,受戒是學威儀規矩,不是去論是非造口業的。


🙏受了戒,就當和未受戒前不一樣,更應做苦行,把習氣改掉,壞念頭去掉,以戒為師。


🙏要誦戒,才沒有那些愛情,愛別。


🙏有戒約束,才不易犯錯。


🙏受戒是受忍辱,耳朵聽到別人罵你、刺激你,不理那就是戒。


🙏戒是戒內(自己),不是戒外(別人),當我們起了壞念頭時,就應拿戒律來制止——以戒為師。


🙏毘尼日用,熟的話就念,不會,念阿彌陀佛也可以。



放下名利














🙏未受戒不知規矩而犯戒,那是無故的;現在已受戒,明知而犯,那是故意的,罪就更重了。受戒當看戒,依戒修行。


🙏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錯了要趕快懺悔,戒持得好,就沒有男女相。


🙏受了戒就是要去行,不是做大法師,沒有身分高低之分。


🙏有些人受戒回來,學些貪念回來,衣、住、食更享受,不知勇猛精進。


🙏戒本有各各執事的規矩,要詳閱才不易犯戒,以後當執事才能勝任、有寄托。


🙏戒是戒自己,求懺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執著,否則本是守戒,結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煩惱,不和人起衝突。


🙏有你我相,則易起爭執,出家不是來修鬥爭的,出家是要統理大眾,即每個人都好。


🙏出家不是爭誰是誰非,這還是世俗樣,有你我之分。


🙏出家要修行,不爭對、不對,道心才會堅固。


🙏出家修行不是競爭、鬥爭的,這還有名利。


🙏師父:出家不能貪求名利,有利就有害,不能有名利心。


    徒  :師父如今名聲遠播四海…… 。


    師父:我也沒感覺,這都是幻化,沒人認識最好。


   徒  :這才是真功夫。



調“這個心”












🙏你們現在雖出家了,仍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出個出路。


🙏出家人要無所求、無所住。


🙏要修性,每個人都有性(佛性),性即是道。


🙏隨人之性,合人之性。


🙏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馬。


🙏出家要時時刻刻做事,念佛調“這個心”。


🙏出家了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禪,功夫不到易著魔。


🙏出家就是要捨身,人家怎麼罵,怎麼侮辱……都無所謂,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我們現在出家,要在衣食住上去貪念,不要像在家人貪戀,這樣才能修出福慧。三寶——佛法僧,僧就是要好好地修,要淡泊才能修戒定慧。


🙏承天寺是十方道場,外來的出家眾,若能守規矩,皆能住下來。


🙏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色受想行識,修五蘊皆空,粗衣淡飯,也不是教你不用吃飯,而是吃飽穿暖就好,不可貪。


🙏在食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給我們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不執著、不貪念,少些、壞一點也吃;反而吃太多,吃太好,業不易消。如又起貪念,則仍輪回中;其實真正說起來,什麼東西拿去化驗也都會有毒,水就是,大家都這麼吃,我們就跟著吃,不起煩惱掛礙。


🙏出家人要不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要有“什麼事都化為沒有”的力量。


🙏穿這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掛礙,不掛礙人情世事……等一切,掛礙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