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開示錄(十、語重心長2 完)


 十之三、語重心長ㄧㄧ法語點滴


🙏問:每天持咒、拜佛,又增法華三昧,心如像打閑岔?


   答:自己沒有主不行,專心念佛,持戒律,拜佛就好……事情愈多,愈執著,心愈不安,不要把人家的善拿來修(苦:執著)。如有根基的,把人家不好的拿來修,更好更進步;如不會的則會起煩惱。心要安很難,故要找心(裡面)那個不生不滅的,不要找外面那些有生滅的,要找本來自性什麼都有,聽的看到都是外面的與自己無涉。


🙏拜萬佛很好,假若這世無法超出三界,下輩子還知道要修行,且禮佛者,消業障,又能度往生者(被超度者)。


🙏問:朝山應如何才能如法?


    答:要慢慢拜,要放下萬緣,不要掛礙,一心於此。


🙏問:有時候好像有魔?


    師:不要說他是魔,要說自己是魔。


🙏智慧勝過神通,智慧能辨別是非,了生死。


🙏比丘相即是佛相,有比丘法師來即問候,不要再去分別那個人有修?


🙏法器、唱贊,會這些都是自然的,不是刻意去學,智慧開自然而然就會了。


🙏現說儒、道、釋三教,佛教修定慧,儒教是修禮義忠孝,道教雖然也有道,但沒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脫,最後仍要歸淨土才能了生死。


🙏佛教的“道”與“道教”,道教修道人與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為了生死;道教則修長生不老,則使百千歲仍不究竟,不能了生死。道教中有些很精進,他們也有一個羅漢體,但羅漢體仍不究竟,我們佛教羅漢要斷見、思二惑,道教的羅漢體仍有一些沒有死,已經活了好幾百歲在山中。我們現在主要是修生死的解脫,故要能捨身,不顧這個身體怕苦,我們佛教是修身口意三業、六根清淨,解脫生老死苦。





十之四、語重心長ㄧ一傳聞師說






傳聞師父開示


🙏不要執著好壞,不落二邊。若執著壞的,永遠停留住,不能進步。例如自己做錯事,心裡感到很難過,心不能敞開,一直執著這事,就無法安心辦道。一切皆是幻化不實的,過了就算,若執著即生煩惱。


🙏願是在心中,不是說出來的,心中有毅力,照願去行。


🙏對境的好壞,不要形於外,我們心中知道就好。


🙏師父說他像一塊橋板,他先走了這條路,鋪了這塊橋板讓我們走,他不敢說他教我們,只是以他的出家過程經驗告訴我們互相研究而已。(可佩的師父,修到這麼有成就,還這麼謙虛。)



慈航法師遺訓


奉勸一切徒眾,時時反省為要,

每日動念行為,檢點功過多少,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來空寂,因果絲毫不少,

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場,處處時時建好,

望爾廣結佛緣,自度度他宜早。


佛法——希望眾生 

不是在念經持咒,膜拜求福,就可以。

而是要在——往內探求更多的反省,更多的智慧,以更多的慈悲心和謙遜心,來化解塵世間的沉重負擔,這就是無上的功德。


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就沒有束縛。克服自己確實比戰勝別人要來得高尚!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