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的故事(一)
話說民國九十四年九月間的某一天,住在台東縣池上鄉,長期護持萬德佛南無阿彌陀佛的一位師姐來電告知當地鄉公所將在農場舉辦全國性的民俗活動,參加人數約有數千人之多,邀請萬德佛南無阿彌陀佛師父能參與結緣,為一切眾生祈求平安。阿彌陀佛師父得知後,召集成員,指示準備好青草茶,飮料,水果,餅乾,素食食材.....等物,在午夜時間即起程出發,由花蓮盬寮南下至台東池上鄉目的地。
將近三小時的車程,抵達活動現場時先在車上稍事休息,天剛亮即準備就緒,在舉辦單位搭好的棚架內擺設一個免費結緣吃平安的阿彌陀佛攤位。並在現場烹煮素食菜餚提供給大眾享用。八點鐘時,人潮陸續來臨,大伙們也開始忙碌起來,青草茶倒完了又不斷補充,桌上的水果,餅乾也多次補貨,掌廚的師姐不停的拌炒,一盤盤的素食料理陸續端上桌,前來向阿彌陀佛師父請領青草茶及素食平安餐的遊客絡繹不絕。


到了十點鐘左右,一輛遊覽車緩緩駛進會場,師姐提著一壺青草茶上前為下車的乘客倒茶結緣喝平安,有對同搭此車來遊玩的母子,在師姐的引領下,來到攤位前結識阿彌陀佛師父,眼前這位二歲多的小男孩手中拿著一個保特瓶,阿彌陀佛師父為他將果汁倒入瓶中,並活潑的帶動他一直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孩子有善根,念阿彌陀佛念的歡喜,喝果汁也喝的開心。阿彌陀佛師父對這位媽媽說到她及孩子日後並不很好,有[氣]的業力(包括死亡,病苦,孩子將會為非作歹...等等),她向阿彌陀佛師父表示自己是單親,未婚生子,本身有地中海型貧血,醫生評估她的體質不適合生育,建議她把胎兒拿掉。她不願失去孩子,找了擔保人簽下醫院提供的同意書,冒著生命危險,硬是要生下這個小孩,好在生產過程一切順利,母子均安(民國92年7月生)。
她希望小孩將來不要接受制式教育,最好是用傳統的私塾方式教養,阿彌陀佛師父當下向她暗示,這個小孩脾氣很壞,不好帶也不好教,最好能用宗教的教育方式教導,讓他走修行路,慢慢的改造他。孩子是她一手照顧的,對孩子的性情自然是十分明瞭,對於阿彌陀佛師父的開示,她頗有同感的頻頻點頭,在旁的師姐也來參與建言。此時,小孩就在一旁跑來跑去,玩著手中所拿的保特瓶,玩的不奕樂乎。
到了中午,母子倆取用素食平安餐,用餐畢,這位母親就留下這個小男孩,隨著搭來的遊覽車離去。小男孩被媽媽訓練的很獨立,二歲多就没在包尿布,没吸奶嘴,也没用奶瓶泡牛奶,除了他身上所穿的衣物,他的媽媽没有提供任何小孩的物品給萬德佛南無阿彌陀佛,師姐們當下就當起保姆,在旁陪伴著他。
等活動結束後,師姐抱著小男孩坐上車,跟著大伙一起夜宿池上道埸,小孩很愛玩,玩到半夜還很有精神。稍晚,因母親不在身邊,哭吵了大半夜,遲遲不睡覺,我使出渾身解數,抱著小孩走往鄉間街道,在懷中半哄半搖,孩子才慢慢安靜下來,終於睡著了,大伙忙碌了一天,總算也才能放鬆的休息。
第二天回到了花蓮縣壽豐鄉塩寮道場,大眾一起將車上所載,此次活動使用的所有東西洗淨歸位後,阿彌陀佛師父立即召集大眾,於大殿中向大眾說明,說她老人家抛家棄子來修行,不會無緣無故來收養一個小孩,這是有[原因]的,現在不便說出[原委],將來你們就會知道[為什麼],只希望大眾能相信她的所作所為,好好把小孩教養長大,讓他能成為有用的人或成就佛道,不然,這個小孩將來長大,進入社會,將會給社會帶來很多的麻煩,做出一些讓人無法諒解的事來,希望大眾能發慈悲心,教他,養他,讓他拜佛,念佛,以圖轉變他的業障。這是好事一樁,更可藉機學習佛道的精神,才不失你們來修行的本意。並吩咐大眾,從今起叫他「小阿彌陀佛」,也要求大眾在佛前「背書」承諾。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小孩也漸漸的長大,拜佛的次數也由20拜到50拜,100拜,200拜,不斷的再增加。約過了八個多月的某一天,小孩的母親出現在塩寮道場的大殿,向阿彌陀佛師父訴說著她為何過了這麼久才來看小孩,原來,她在離開小孩後的半年左右,由花蓮開車往台東的途中,在長濱與載砂石的卡車衝撞,被夾在壓扁的轎車車廂內,當地的警消人員緊急用破壞工具先將車門撬開,硬是將她拉出來送醫,甚至還差點被送到太平間。這場重大事故,讓她在醫院整整住了3個月的時間,直到今日才能撐著拐杖走路,也才能趕著來看小孩。她的身上遍體鱗傷,到處還是傷口和瘀青,因為訴訟所需,她將住院期間嚴重傷勢的情況拍照存證,在描述事件過程時,也將照片翻給阿彌陀佛師父過目。
阿彌陀佛師父聽完原委後,召集大眾到大殿集合,此時才向大眾告知:「當時,在台東池上鄉看到這個小孩的母親時,就看出她有[死相](即是死的厄運),因她是未婚生子,小孩尚小,必定隨身照料起居,這麼一來,她如會死,小孩豈能活命?為了替她留下命根子,才用各種方式讓她把小孩留下,同時讓孩子接受佛法的熏陶和教導。她的小孩出家,又被叫為[小阿彌陀佛],每天要求這個小孩拜佛,念佛,並以此功德迴向,上報四重恩,才改變了這位母親的業力,重報輕受,起死回生,而能撿回一條命。現在你們大眾也該明白這個原委了吧?」待小孩的母親告辭後,阿彌陀佛師父再向大眾透露了一些:「這個小孩將來稍大就學後就會下山離開,回到社會後又會做壞,但該做的,該教的還是要進行。」
收養程序開始著手進行,阿彌陀佛師父詢問我的意願後,讓我這已50多歲的大男人去收養一個二歲多的小男孩為[養子],和孩子的母親一起至地方法院及縣府申辦,於民國95年1月登記收養,接著又陸續於民國97年11月改從養父姓,民國98年2月改名為[恩德],這個孩子既己被收養於萬德佛南無阿彌陀佛成長,一切生活費用皆由收養的一方負擔,寺方完全没向其生母收取任何的養育費。
小男孩將近10歲時(小學三年級),在民國101年間的某一天,孩子的母親前來向阿彌陀佛師父提出想領回孩子的請求。正因阿彌陀佛師父早已預知,也才能不計較一切付出,無條件的同意將孩子的監護權讓出。身為養父,我必須配合孩子的母親一起至法院辦理出養手續,阿彌陀佛。
從這則故事當中,不知讀者們有何感觸或看法?阿彌陀佛師父為了救人性命,救眾生慧命,寧可遭受「出家人還收養小孩」的質疑。
大家可知,為了將這個孩子撫養長大,為何要大眾簽名「背書」?還有,為何要申辦收為養子的手續呢?
養育一個小孩要付出多少代價,只有用心的父母最清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捨棄救任何一眾生,也只有佛才有這份心。阿彌陀佛師父既知該母親死厄將到,兒子又是麻煩,仍不厭其煩的想去改變,企圖讓事情能有好轉,這是什麼心?除了「佛心」,您還有更好的言詞來詮釋嗎?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