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台中慈馨少兒之家,該慈善團體以安置教養家庭失功能或受虐的兒童和少年為目的,其前身為慈光育幼院,由雪公李炳南教授創辦。)
民國92年夏天的某日,接近中午時分,忽然“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陣陣佛號聲從遠而近,只見一輛插著佛教五色旗、掛著喇叭、車身寫著“萬德佛”和“南無阿彌陀佛”字樣的箱型車停到我們育幼院門口。同仁迎向前,想瞭解是怎麽一回事;只見車上坐著一位老尼師,下來一位較年輕的尼師,笑著問同仁說:“我們有一些自己種的青菜,想送給小朋友吃,不知道你們要不要?”同仁高興地謝謝師父的慈悲,依照需要量,接受師父的賜予。師父不留名,不要收據,青菜放下,就緩緩開走了,讓我們深受感動。從此,幾乎每個月都會看到這輛佛車送來師父們種的青菜。 詢問師父的道場,只知道在花蓮,道場名“萬德佛(南無)阿彌陀佛寺”。
後來看到李雪菱一篇關於萬德佛寺療痊社群的研究,才知道師父是廣欽老和尚的弟子,萬德佛寺在花蓮海邊與山區各有一處基地,由師父帶著弟子們共修苦行;他們利用撿拾或信眾佈施的物資,拼湊成一所道場,房子是鐵皮屋,用瓦楞紙鋪地當床鋪,師父本身則是“不倒單”,夜間在貨車上打坐。十多年來,常住們在不吃藥、不花錢的前提下,協助一些住於安寧病房的患者,獲得身心靈的宗教療痊;他們打坐念佛、工作、求往生。自己種植蔬菜,除了自食外,經常將蔬菜轉送各種性質與不同宗教創辦的福利機構,讓這些原本對生命已經絕望的患者,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與希望(李雪菱,2004)。
民國93年,慈光育幼院因故解散;師父知道我們要為這些無依失怙的孩子重建家園,每次來到我們籌備處,總會帶來信徒的供養金或數萬元、或銅板數袋、乃至黃金首飾也拿來請我們變賣當建築費用。師父總是端坐車上,慈悲的詢問建築進度,並鼓勵我們好好念佛,不要氣餒;師父不願留名,為了我們入帳需要,才用“萬德佛南無阿彌陀佛慈善協會”的名義捐贈,直到本家落成為止;讓我們無限的感恩。
三年來,未曾再看到這輛特別的活動道場車,也未再見到師父的道影;但師父那樸實、恬淡、慈悲的道風,與修行者的典範,卻深深的烙印在我們心中。孔子說:“仁者壽”,我們衷心的祝福師父身安道隆,光壽無量。